手机版 | 网站导航
观察家网 > 汽车 >

竞争加剧是阵痛,汽车质量尚未被价格战拖累

中国经济网 | 2024-09-25 17:43:41

唐卫国表示,当下国内汽车产业的竞争异常残酷,但质量本位意识并没有被摒弃,目前还没有出现大家担心的汽车质量水平被价格战拖累的情形。今年,城市NOA和流量成为了车市新“战场”。而拉长时间线来看,竞争的加剧只是市场向良币时代过渡的阵痛,也将推动产业格局、品牌、技术的进化。”

9月24日,2024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(ChinaAutomobileProductQualityResearch,以下简称AQR)结果在北京发布。

活动现场,郭跃摄

车质网、凯睿赛驰咨询董事长、总裁唐卫国表示,当下国内汽车产业的竞争异常残酷,但质量本位意识并没有被摒弃,目前还没有出现大家担心的汽车质量水平被价格战拖累的情形。

1-8月,车质网受理的有效投诉量同比增长13.5%,但质量问题投诉占比有所下降。凯睿赛驰咨询的调研结果也显示,行业整体质量表现较去年有所提升。

车质网、凯睿赛驰咨询董事长、总裁唐卫国

在唐卫国看来,今年,城市NOA和流量成为了车市新“战场”。而拉长时间线来看,竞争的加剧只是市场向良币时代过渡的阵痛,也将推动产业格局、品牌、技术的进化。”

对于消费行为的变化,唐卫国表示,“消费者开始关注零部件供应商的品牌,电池、电机这些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日益显著。”

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汽车市场处副处长包嘉成

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汽车市场处副处长包嘉成指出,1-8月我国乘用车销量基本稳定,但受需求不足、消费信心不足等影响,汽车产业链主体普遍感觉比较艰难。不过,基于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、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的快速提升、插电混动车型成为新的增长主力等利好因素,2024年后几个月的市场表现非常值得期待。

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

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,中国依然是世界新能源汽车增长的动力,随着大模型得到更多的应用,“软件定义汽车”将具象到“数据定义汽车”。同时,真正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,将一体化完成彻底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。随着自动驾驶的逐步落地,未来,智能电动车将进一步发挥储能功能,成为分布式能源体系的储能单元,而作为耐用电子消费品,其使用周期则将大幅缩短,更新加速。

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、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刘鹏建议,主机厂重点在低温能耗控制、充电场景下绝缘故障风险排除、驱动电机高温控制等方面提升新能源车的质量安全。

华为智能电动首席质量官陈杰表示,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领域要以客户为中心,以质取胜,通过可定位、可追溯、可预防的质量管理体系,以及基于功能安全、机械安全和电气安全的安全管理体系,保证部件与整车统一的质量标准,最终实现部件与整车质量的相辅相成。

聚焦2024AQR,专项研究着重关注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的市场质量表现。《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质量表现研究》(以下简称《研究》)发现,三电系统整体质量较去年提升19%,但续航依然困扰消费者,主要表现在通用场景中续航的准确性和特定场景下续航能力的突降。

《研究》还具体列出4个现象,包括:

1、三电系统的4个关键质量维度中,电机、充电、能量回收的质量均在提升,仅续航表现不及去年,主要问题是剩余电量续航里程不准确;

2、中国品牌车型三电系统整体表现优于跨国品牌,优势集中在充电、电机、能量回收,续航则是跨国品牌表现更好;

3、购车1年内的准新车易出现消费者高感知问题,集中在续航里程显示不准确、电机故障灯常亮;

4、插电混动车型三电系统整体表现好于纯电车型。购买插电混动车型的消费者,对纯电续航里程的需求并未下降。

对于研究结果,凯睿赛驰咨询高级经理高飞建议,供应链和整车企业应从三方面提升三电系统质量。首先是故障数多的问题,由供应链企业着重解决;其次是抱怨度高的问题,特别是涉及安全的性能,不能因概率较小而忽视;三是续航等消费者高需求、高感知的问题,要深挖需求,关注场景。

此外,通过对市场上51个主流品牌的128款车型研究发现,2024年行业整体及各维度的质量均在提升,但智能座舱和驾驶系统在普及的过程中仍面临质量挑战。《研究》显示:

1、整体来看,单车问题数3.06个,较去年下降46%,抱怨度7.22,较去年增加5%,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产品,质量较去年提升43%;

2、燃油车整体表现不及新能源车,智能座舱是关键项,集中问题是OTA长期不升级、手机App远程控制功能失效、无法连接。基础功能中,新能源车的空调性能远不及燃油车;

3、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智能座舱和三电系统,海外品牌燃油车的智能座舱,成为细分领域的关键胜负手;

4、不同性别、年龄、收入、学历的消费者,对产品传统功能和智能化功能的需求差异更加明显,且电机、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品牌,对消费者购买整车的影响日益显著。

对此,凯睿赛驰咨询高级专家邱琰认为,部分细分市场的产品质量问题没有消失,而是消费者关注点转移后被暂时“隐藏”,叠加新车推出速度的加快,主机厂新车型开发和验证的思路也需要调整,引入第三方产品数据库,建立全车型数据查询和预警机制,扩大质量监测范围,将有助于平衡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。(郭跃)

标签:

  • 标签:中国观察家网,商业门户网站,新闻,专题,财经,新媒体,焦点,排行,教育,热点,行业,消费,互联网,科技,国际,文化,时事,社会,国内,健康,产业资讯,房产,体育。

相关推荐